港币锚定美元的利弊(港币或将与美元脱钩)
本文目录一览:
美国通胀持续高企加息在即,港股IPO市场何去何从?
美联储将会持续加息。受限于通货膨胀的问题,美联储将会在9月22号进行大幅加息操作。在这个预期之下,包括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已经走出了一定的跌幅,很多人也不看好港股市场的后期行情。
首先,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对港股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并不如预期,加之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显现,导致市场信心受到打击。投资者纷纷选择避险资产,抛售风险资产,从而引发港股市场的下跌。此外,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升温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美联储加息虽然有望对美元造成有利提振,但有分析指出,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后,金价短期或将迎来反弹空间;从中长期配置角度而言,黄金的抗通胀功能使得它依旧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从另一方面来看,经历加息后,稍不留意就会造成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大幅外流。对美国而言,也会担心融资成本升高导致经济再度下滑。
固定汇率制度有何特点?浮动汇率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1、浮动汇率对经济的影响如下:防止外汇储备太量流失;节省国际储备;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有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使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减少到最小限度;已缓解国际游资的冲击;浮动汇率对经济的作用:浮动汇率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固定利率的优点:固定汇率体系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一个想稳定其物价的高通货膨胀国家可以选择加入固定汇率体系来恢复央行的信誉。固定利率的缺点:缺乏灵活性。由于每个国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背景不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各个国家来说未必是最佳的。
3、与固定汇率相比浮动汇率制优点:1) 具有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2) 有助于遏制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3) 使各国政府摆脱了固定汇率制对经济政策自主权的约束;4)有更强的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生命力;5)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对企业而言,固定汇率更好,风险由国家承担。2,对于个人而言,浮动汇率所带来的收益是固定汇率远远不能比的,虽然风险要大得多。固定汇率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而浮动汇率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行决定的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并且可以无限向上和向下波动的汇率。
香港货币史:港元之锚,从英镑到美元
【格物·货币】旗下“港币”内容系列,聚焦香港货币演变史,深入探讨港元从英镑到美元的锚定转变。第一部分:港元的诞生 1935年,香港币制改革,港元货币制度正式确立,基本框架定型。
香港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从1863年至1935年实行银本位制,以银元作为法定货币。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间,港元与英镑挂钩,汇率在1英镑兑16港元(1935-1967年)及1英镑兑155港元(1967-1972年)之间浮动。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是一种将港元与特定货币挂钩的货币管理机制。起初,从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港元曾与英镑绑定,1935年1英镑可兑换16港元,直到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汇率调整为1英镑兑155港元。
港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历史背景 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时期,其货币体系与英镑挂钩。随着英镑逐渐失去国际货币地位,香港在回归中国后选择了与美元挂钩,以保持其货币的稳定性和国际信心。经济因素 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其经济活动与全球紧密相连。
港元与其他货币挂勾的制度其实由来已久。港元于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间,曾经与英镑挂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间,1英镑可兑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镑则可兑1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则与美元挂勾,之后曾自由浮动。
在历史上,港币最初确实与英镑挂钩。但随着战后英国经济实力的减弱,英镑曾一度大幅贬值,对香港经济产生了影响。于是,香港政府在1972年6月英镑自由浮动后,决定让港元与美元挂钩。这一决策背后的汇率变动十分显著:从最初的65港元兑1美元,到后来的085港元兑1美元,再到实行自由浮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